标题:最新 | 全国各省份认证证书数分布
内容:一、整体概况截至2024年5月,我国有效认证证书数为382万张,获证企业104万家。其中证书数10万以上的省、市有12个,分别为广东710913张、江苏512280张、浙江496901张、山东276039张、上海152555张、北京149237张、安徽148717张、河北136168张、四川132630张、福建128984张、湖北117791张、河南111131张。二、领域分布2024年5月 获证证书按领域统计情况三、地域分布2024年5月 获证证书按地域统计情况来源: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024-06-25
标题:世界认可日 | 辽宁举办“世界认可日”启动仪式暨“辽宁优品”发布会
内容:6月12日,由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主办、朝阳市市场监管局承办的辽宁省2024年“世界认可日”启动仪式暨“辽宁优品”发布会在朝阳市检验检测中心召开。会议期间,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代表和企业代表交流分享搭建检验检测链,解决企业检验检测方面需求、提高产品质量、节约企业成本,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服务产业、园区和企业能力等相关工作经验。会上发布了第二批“辽宁优品”。会议强调,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要将产业发展需求视为创新驱动力和未来发展力,向纵深推进能力建设,增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助力贸易畅通便利的技术实力。一要优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二要加强技术创新,成为辽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三要深化交流合作,成为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的主力担当;四要主动融入产业,成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力量。据了解,活动期间,辽宁省将通过开展政策解读、知识宣传、法规宣贯等公益讲座和论坛,组织参观走访、互动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系列宣传活动,展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设成果和技术水平,增进社会公众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了解和信任。
2024-06-14
标题:“世界认可日”来了
内容:今天是2024年6月9日,第十七个“世界认可日”,国际主题为“认可:赋能明天,塑造未来”,国内主题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 合作 未来”。01什么是世界认可日?“世界认可日”是世界各国宣传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共同节日。这个节日源于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联合倡议,旨在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发展。作为国际性的共同行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认证认可已经成为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在中国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每年的“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求,政府、行业、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研讨、分享体验、宣传推广等活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优良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国际业界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特色的国际性活动品牌。02什么是认证认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世界各国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技术性措施,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开展认证认可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采用社会各方都认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评价结果,建立并传递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认证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按对象可分为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强制程度又可分为强制性认证与自愿性认证。强制性认证即CCC产品认证,自愿性认证是国家提倡、鼓励,企业自愿申请的,如有机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认可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查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活动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我国的认可机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03认证认可的重要作用认证认可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突出特点,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首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市场信用工具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任是市场运作的基石。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通过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结果和认证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信用证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这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公平竞争,引导市场优胜劣汰推动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认证认可也成为了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品牌信誉的重要手段。其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质量管理工具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认证认可活动,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检测,帮助企业识别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风险因子,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还是贸易便利工具。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贸易壁垒的消除和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通过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便利。同时,通过推动认证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可以进一步简化贸易流程,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全球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世界认可日在中国在中国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组织领导下,在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下,我国每年的“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动员组织有关政府部门、认证认可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式多、范围广、影响大,富有中国特色。中国的“世界认可日”活动已经成为质量宣传的知名品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举办2024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2024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活动主题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 合作 未来”。活动现场发布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统计数据、认可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以及中国软联通发展指数。(点击查看详情→)
2024-06-11
标题:中国质量协会代表团参加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并签署全球质量卓越与改进联盟合作备忘录
内容:2024年5月13日至16日,2024年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Quality and Improvement,WCQI)于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大会由美国质量学会(ASQ)举办,是全球质量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高端峰会。会议形式包括主题演讲、分会场发表、专业研讨和展览展示等。内容涵盖创新、领导力、风险与改进、质量技术和方法的实践应用以及质量的未来研究。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50名质量人围绕“变革型领导”“流程塑造”“质量工具”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分享。会议期间,中国质量协会代表团与美国质量学会首席执行官席德·巴特纳加(Sid Bhatnagar)先生进行了专题交流。双方分享了各自在质量推进活动、质量专业服务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深入探讨了双方潜在合作空间。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中国质量协会代表团出席全球质量卓越与改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首次工作会议。各国质量组织围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协同合作提升全社会对质量意识的关注展开探讨。联盟由ASQ发起,旨在全球范围内促进质量交流合作并推广质量管理及卓越理念,聚焦跨国质量研究、质量人才发展、质量实践分享及国际质量倡议等关键目标。中国质量协会作为唯一代表中国的专业质量组织加入联盟。中国质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永刚签署联盟合作备忘录,并承诺将与全球各国和地区的成员共同推动全球质量合作。中国质量协会将继续秉承“成为全球领先、备受信赖的质量组织”的愿景,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质量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沿着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持续推进质量工作,为推动中国质量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05-28
标题:2024年认证监督检查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内容:4月29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认证监督检查工作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和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23年认证监督检查工作,部署2024年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重点任务。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二级巡视员陈海洋出席会议并讲话。陈海洋充分肯定了2023年认证监督检查工作成效,强调要按照总局党组提出的“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重点围绕群众关心、行业关切的认证领域突出问题,加大整治规范力度,严厉打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严重违法行为,系统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全面推动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提升认证行业公信力和守牢产品安全底线两大目标,做好2024年认证监督检查工作。会上,总局认证监管司监督处负责同志作2023年认证监督工作总结,解读2024年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要点,并介绍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监管。河北、上海、广东、四川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认证监管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作经验介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等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认证监管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2024-05-06
标题: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情况的通报
内容:国市监认证发〔2024〕39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情况的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认证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继续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在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等方面的成效持续显现。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2023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小微企业、产业链质量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质量认证为牵引,统筹运用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助力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先进质量理念和管理模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一)质量提升氛围更加浓厚。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对提升行动作出部署。鼓励、支持和引导各地将提升行动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质量强省目标以及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小微企业等工作举措。二是完善政策激励。总局组织召开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全系统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各地积极出台提升行动方案或实施意见,制定政策激励措施1108项,浙江、江苏、河北等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320亿元,落实财政补贴3.7亿元。457家认证机构共为1.5万家小微企业减免认证费用3960万元。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219项。457家认证机构、1785个产业/工业园区、277家学协会、86家联盟和近4500名认证专家深度参与提升行动。“政府激励引导、部门协同联动、机构持续跟进、企业积极参与、联盟学协会助推”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四是深化宣传培训。全国累计组织质量认证宣传培训1.4万场,发放宣传培训资料72.5万份,为34.9万家小微企业免费培训132.8万人次,96.4%的企业对宣传培训成效表示满意。(二)强企强链效能更加显著。一是聚焦小微企业质量竞争力塑造持续发力。各地深挖小微企业质量难点痛点问题,综合运用专题培训、现场帮扶、质量诊断等多种方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质量认证对企业质量管理和提质降本增效的支撑效能进一步释放。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提升10.2%,年产品销售额提升10.9%,年利润率提升8.3%,质量成本控制率下降6.0%。二是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提升。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共性质量问题,识别和解决关键环节质量堵点,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质量动力,成为优质小微企业梯度培育的有力抓手。广州市黄埔区通过提升行动助推智能装备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从2020年的143家增加到2023年的336家,形成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提升模式。(三)服务区域发展更加有力。一是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认证与地方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依托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建设伞业“共富工坊”,推动产业红利向村级下沉,带动3800余人增收致富,推动行业产值突破130亿元。二是探索区域协同提升模式。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出台跨区域联合提升政策17项,区域联动、各地协作的提升模式初步显现。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浙江省德清县地理信息产业探索建立区域协同提升机制,以链主带中小、以骨干带配套、以园区聚要素,协同优化链上产业生态。广西引导特色产业开展提升行动,打造“桂港合作典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50亿元。三是培育区域品牌质量优势。各地以质量认证为牵引,从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专精特新”培育等方面夯实要素保障,发挥全链条融通、集成化服务的综合效能。江苏省丰县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通过提升行动帮助小微企业注册商标1000余个、申报专利600余项,20家小微企业获地方质量奖。(四)质量认证服务更加专业。一是优化认证服务。2023年,认证机构在提升行动中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质量问题2.4万个,小微企业对认证机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满意率均达97%,充分彰显了企业对质量认证服务的认可。浙江省德清县分层分类开展差异化认证服务,帮助115家地理信息企业导入质量管理体系,降损增效达1.3亿余元。二是创新认证模式。各地积极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管理体系整合、认证增值服务,丰富质量认证供给,多维度培育质量管理人才,带动企业质量管理全面升级。福建创新构建“监督+激励”认证机构绩效评价机制,江苏、新疆等地帮助小微企业培育质量管理人才5万余人。三是推动认证采信。2023年,各地在提升行动中出台认证采信措施259项,助推认证公信力提升的成效逐步显现。山西推动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中采信认证结果,江西将质量认证纳入省市级质量奖评选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加分项。(五)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各地在提升行动开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经验和优良做法。主要包括:一是企业帮扶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产业类别、规模类型、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聚焦问题、分类施策、因势利导开展帮扶。二是产业帮扶要坚持聚链集群。聚焦地方重点、支柱、特色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先进质量理念和质量管理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三是认证牵引要坚持协同联动。推动将提升行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大盘子”,强化部门、地区协同推进,联动出台政策激励措施。四是认证采信要坚持统筹发力,建立健全质量认证采信机制,推进政府、行业、社会等多渠道、多形式采信认证结果。(六)主要改进方向。根据各方反馈,提升行动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一是长效深入的工作机制有待优化。各地对提升行动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均衡,质量认证帮扶与产业、信贷等政策的协同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提升驱动力有待加强。部分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认知不足,领导作用发挥有限,多方协同联动助力小微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改进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认证行业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部分认证机构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小微企业需求,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小微企业的质量认证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新兴领域的质量认证人才储备存在缺口。二、工作评估情况总局组织对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提升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估,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上海、湖北、福建、辽宁、河南等地工作成效比较显著。相比2022年度,四川、陕西、甘肃、江西、天津等地进步较为明显。各地在开展提升行动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总局组织专家评审,挖掘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福建、上海、广西、新疆等9个地方的典型经验(附件2)。同时,河北省安平县丝网产业等首批9个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既精准把握小微企业个性化质量提升需求,又注重解决区域产业共性质量问题,将提升行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方法和模式,探索形成了提升行动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附件3)。三、下一步工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提升行动,为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建圈强链、经济回升向好贡献质量认证力量。(一)深化区域试点。总局将在总结提炼首批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成效经验的基础上,组织遴选第二批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将试点扩大到20个以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围绕区域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质量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统筹协调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认证机构、龙头企业等各方力量,探索区域产业共性质量问题解决方案,积极申报第二批区域试点(申报要求见附件4)。(二)优化认证供给。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引导认证机构根据小微企业发展阶段、产业类型,分类分级分层实施精准帮扶,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质量认证服务模式。鼓励认证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认证需求,推动认证技术和方法创新,积极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整合认证,优化认证服务供给,助力企业提档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三)完善协同机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推动将提升行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质量督察考核等工作体系,强化质量认证宣传培训,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的统筹协调,联合出台激励措施,加大认证结果采信力度,扩大提升行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质量认证的牵引作用,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附件:1. 2023年度“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总结2.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地方典型经验3.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成效及经验4. “小微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申报要求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4月8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下载附件1:2023 年度“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总结.pdf附件2:“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地方典型经验.pdf附件4:“小微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申报要求.pdf附件3:“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成效及经验.pdf
2024-04-22
标题:2023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年度风云榜·十大新闻
内容:2023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年度风云榜·十大新闻
2024-03-29
标题:一图速览 | 2023年质量工作
内容:一图速览 | 2023年质量工作
2024-03-28
标题:走近3·15,放心消费质量认证在行动——传递信任 放心消费
内容: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认证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严把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保障消费者放心消费。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各类认证证书375.9万余张,涉及102.4万余家企业和组织。其中,产品认证证书163.8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4.9万张、服务认证证书7.2万张,为营造安全、优质的放心消费环境提供了切实保障。守护安全“底线”,强化消费安全。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家用电器、汽车、玩具等16大类96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累计颁发有效CCC认证证书49.1万张,引导消费者“识目录、 看标志”,选购通过CCC认证的安全产品。将安全风险较高、与消费者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电子电器产品使用的锂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充电宝)等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范围。加贴CCC认证标志的汽车整车产品拉升质量“高线”,促进消费升级。大力推行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智能家电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养老、健康等服务认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放心优质消费环境。在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领域,建立实施农作物种子、生态纺织产品、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服务等认证制度,为消费者“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质量安全保障。全国共有1.8万家企业获得了2.9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023年我国有机产品销售额高达870多亿元,位列全球第四。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已覆盖包括建材、快递包装等90多种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共颁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证书近2.6万张,获证企业6千多家。仅2023年上半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就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聚焦电商行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行商品售后良好服务认证,共发放商品售后服务认证证书3万余张,涉及获证组织2.8万余家,有效规范了商品销售行为,提高了售后服务质量。促进国际贸易提质增效,方便消费者选购国际市场商品。我国已与新西兰、丹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签订电子电器、有机产品等多份互认协议,为消费者从国际市场选购商品提供了便利。同时,积极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质量水准的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目前“三同”产品销售额已突破8亿元。大力推行“湾区认证”,首批已公布15个“湾区认证”项目,通过“一次认证,三地通行”模式,促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在大湾区流通。同时引入质量信息公示、承诺赔付、销售商负首责等制度,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湾区认证”首批项目公布仪式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认证信用保障。联合公安部,重点打击网络售卖虚假认证证书、从事虚假认证活动等违法行为,查办相关违法违规行为822起,立案处罚531件,罚没款金额936.55万元。建立虚假认证网络监测模型,下架虚假认证网店,清理删除涉嫌虚假认证和宣传信息。通过严格监管和有力整治,切实保障质量认证结果可信,为消费者“盲选”“优选”提供了信用保障。
2024-03-18
标题:【分享】最新 | 全国各省份认证证书数分布
内容:二、领域分布2024年1月 获证证书按领域统计情况三、地域分布2024年1月 获证证书按地域统计情况
2024-02-23
标题:【分享】关注 | 《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全文发布
内容: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2024年是深入推进《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实现纲要2025年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深入推进纲要各项重点任务实施,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以标准有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全力提升开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标准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标准化事业自身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推进新一轮标准升级1. 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农药、淀粉、石化、铀矿冶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传统行业升级改造。2. 加强涉及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实现“当强则强、应强尽强”。3. 推动农机装备、数控机床等领域标准升级,促进装备材料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转型。4. 在新型储能、氢能、安全应急装备等领域超前布局一批新标准,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5. 加快升级家电、家具、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家电能效水效、废旧家电回收相关标准,助力大宗消费品更新换代。6. 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7. 推广新型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型基础设施标准。8. 加强高端消费电子、绿色产品等领域标准研制,满足高端化、绿色化消费需求。9. 健全适老家具家电、适老设备及互联网应用、康复辅助器具等适老产品标准,保障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10. 完善餐饮、家政、旅游、文化娱乐、健身等领域标准,提振服务消费信心。二、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大力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11. 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在战略实施框架、评估框架、路线图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12. 修订《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13. 鼓励各方更广泛参与各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14. 推动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数字营销等领域国际标准组织新技术机构。15. 在气候变化、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新能源、航空航天、船舶、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16.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新增一批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17. 探索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组建一批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库建设。18. 实施一批标准化能力建设合作项目,重点面向东盟、中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开展标准化培训合作,加强国家间标准互学互鉴。19. 加强标准信息交流对话,进一步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开展标准互换,持续推动电动汽车、农业、电力等领域中外标准互认合作。20. 推动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标准化分论坛,搭建标准化高端对话平台。三、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开展一批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21. 健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工业设计、工业仿真、数据库等工业软件标准,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22. 加快制定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关键金属件检测等标准,推动增材制造普及利用。23. 发布实施稀土采选精矿、稀土冶炼分离、高端稀土加工、稀土二次资源回收等标准。加快研制再生钢铁原料、再生高温合金原料、再生塑料和橡胶等再生材料标准。24. 以芯粒互联接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等集成电路标准研制为重点,加快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5. 推进机器人整机可靠性信息安全、典型场景应用要求等标准制定,推广工业、农业机器人场景应用。26. 制定一批北斗规模应用国家标准,延长北斗规模应用价值链。27. 开展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8. 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加强服务安全、人工标注安全、预训练和优化训练数据安全等关键环节安全标准研制。29. 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安全,发布实施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系列安全标准。30. 制定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工程机械电动化标准,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转型。31. 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架构、云边协同、本地互联、产品评价等标准研制,实现智能家居互联互通。32. 统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同步推动技术攻关、标准研制、产业推广。33. 加强上下游标准化技术组织协调联动,综合运用各层级标准构建与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链。34. 发布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成果,组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范式。四、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优化新型标准体系、着重强化标准实施应用35. 持续优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在有色金属、塑料、土方机械、金属切削机床、风电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体系优化升级试点,围绕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加大力度整合一批、修订一批、制定一批、废止一批标准。36. 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和应用,清理存量、严控增量,梳理、排查和整改地方政策措施引用地方标准不当,影响公平竞争的情况和问题,清理超范围制定、技术内容不合规的地方标准。37. 制定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失信信息分类、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国家标准,推动评价信息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支撑失信行为多部门联合监管。38. 优化产品缺陷与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加强前沿技术安全评估与缺陷分析关键标准制定。39. 推动构建协调配套的国家标准样品体系,加大绿色生态、生物技术、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能源等重点领域标准样品研制力度,丰富标准样品的种类和数量。40. 制定经营者公平竞争合规管理国家标准,为公平竞争合规管理提供指导。41. 完善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网络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一体化平台网络接入机构管理规范。42. 推进标准实施数据调查,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考核评估方案,形成“有进有出”的管理机制。43. 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统计分析点常态化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44. 建立健全法规引用标准、标准实施激励机制,严格落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提升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45. 加大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规范管理力度,统筹布局、系统建设,强化目标导向、效果评价,发挥点上发力、面上示范、整体带动的作用。46. 大力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形成一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和模式,推广一批标准实施效果典型范例。47. 建立标准化创新活跃度指数模型,分期发布全国、地方和企业标准化创新发展报告。48. 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推进制定黄河流域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强制性标准,完善华北区域“3+2”标准化战略协作机制,健全长三角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管理制度,发布一批“同事同标”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49. 聚焦食品、交通、现代服务业、涉水事务等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共需领域,公布一批“湾区标准”。50. 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为海峡两岸民众提供标准信息服务。51. 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推进国际标准化创新型城市和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建设。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52. 围绕消费品、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积极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53. 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产业、贸易、科技和工程建设等领域合作需求,加快中国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中国标准海外应用和互认力度。54. 加快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相关规则协调对接,推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互衔接。55. 研究制定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的指导意见,以高标准促进高水平开放。56. 提升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际对应程度,提高技术委员会委员成为国际标准注册专家的比例。57. 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开展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优先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58. 推动我国团体标准组织国际化发展,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和培育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59. 更好发挥中欧、东北亚、中俄、中国—东盟、中德、中法、中英等多双边机制作用,开展标准化务实合作。60. 积极拓展阿拉伯、非洲、美洲等区域相关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签署更多标准化合作文件。61. 建立中美政府间标准与合格评定对话机制,加强标准化合作交流。62. 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平台,提出更多标准化合作议题。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机制框架下,谋划更多标准化成果。六、实现标准化事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着力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扩大标准化影响力63. 修订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推动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64. 探索建立行业标准代号年报工作制度。65. 大力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组织开展团体标准组织能力评价。66. 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标准实施监督的管理办法,持续推进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监督抽查。67. 贯彻落实《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深入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68. 加快出台关于深化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指导意见。69. 统筹建设、科学管理各级各类标准化技术组织,围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等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前瞻布局一批标准化项目研究组、标准化技术组织。70. 积极推进标准数字化研究,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71. 深入推进技术组织联络机制实施,畅通技术组织“微循环”。72. 持续开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加强结果运用,实现“能进能出”动态管理。73. 组织开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74. 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超过300家。75. 持续办好“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76. 鼓励企业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77. 持续做好农业农村、智能制造、循环经济、服务、社会管理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78. 用好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智库资源,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路径设计和发展趋势研判。79. 深入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完善标准化相关职业分类体系和职业标准,推进标准化人才职业建设。80. 开展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统计,建设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培养库。81. 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强化标准化相关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标准化技术专业,大力培养标准化应用型人才。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壮大我国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选拔培养企业标准化总监。82. 组织举办标准化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标准化政策宣贯解读。83. 进一步丰富标准云课、委员网络讲堂课程资源,加大标准化教材编制出版力度,全面培育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84. 综合运用各类媒体载体,通过专家论坛、内部刊物和“两微一端”媒体渠道,宣传标准化工作成效。85. 持续做好纲要实施的宣传工作,总结推广贯彻落实纲要的创新实践和有益经验。86. 开展重要国家标准宣传解读,通过一图读懂、小视频等多种宣贯形式,不断提升国家标准权威性和影响力。87. 举办世界标准日活动,广泛开展标准化宣传,营造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88. 新批准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修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同步推动技术攻关、标准研制、产业推广,及时将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标准水平。89. 批准设立一批国家标准验证点,制定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与管理办法。90. 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纲要深入实施。
2024-02-23
标题:2023年度十大质量新闻揭晓
内容:2023年度十大质量新闻揭晓
2024-01-23
标题:2024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内容:1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在北京召开2024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出席并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2024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一管理、共同实施”工作体系。健全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质量认证“六大行动”,完善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统一管理。二是加快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走出去”。健全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效能,打造合格评定国际品牌。三是积极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强企强链强县。优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供给,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建圈强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效能。夯实监管制度基础,提高智慧监管能力,压实从业机构主体责任,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五是不断提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专业化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促进从业机构和从业队伍能力提升,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六是大力促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价值转化。健全采信推广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评价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七是全面加强党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纪律防线,深化作风建设。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8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大会发言经验交流,北京、浙江、福建、新疆等4个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总局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特邀单位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2024-01-16
标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以来,日均访问量达1.3亿次 企业信用“一本账” 数据管理“一张网”
内容: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官方、权威、免费的信息查询平台,通过“全国一张网”,可以查询到在我国登记注册的每一家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截至2023年10月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归集1.82亿户经营主体累计58.3亿条信息。如何挖掘这座数据富矿,让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受益?记者进行了采访。信用信息公开透明,让消费者更放心“我第一次在这家眼镜店配眼镜,有点担心产品质量,万一有问题,害怕商家后期服务跟不上。”在重庆渝北区新光天地购物广场选购眼镜的艾琴说。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她发现商家的收银台上摆放着“山城有信”宣传牌,用手机扫了扫上面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到该眼镜店的基础信息、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我查了一下,该商家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也没有投诉举报、行政处罚信息,感觉还靠谱,就决定在这里配眼镜了。”艾琴说,通过扫码了解商家信用情况,为老百姓购物提供参考,让消费更放心。“山城有信”应用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经营主体相关信息的归集运用,不仅提供“一键扫码”“一码明信”服务,还能实现“一体监管”。如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用手机扫码后,可以点击“一码保维权”选项,直接拨通12315进行投诉,辖区市场监管所人员便会介入消费纠纷调解。今年以来,“山城有信”受理、处置消费者投诉4.63万次,占12315移动互联渠道投诉总量的53%,成为消费投诉新路径。“山城有信”是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企业信用监管数据,通过数字化工具加强数据治理、促进基层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广大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山城有信”已为重庆市367.96万户经营主体赋码。今年以来,借助该平台,36.59万户经营主体公示信用承诺,18764户经营主体实现“不见面”信用修复,为基层监管人员提供信息查询9.42万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说:“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可以充分动员经营主体、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促使其更加诚实守信地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特定企业的信用状况,选择诚实守信的企业进行交易活动,使消费更安全、更理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督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信用监管数据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黑名单”)、抽查检查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公示能够促进市场“良币驱逐劣币”,使诚实守信的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信用带来金融活水,化解经营主体资金难题“7月14号通过扫码线上提交贷款申请,7月20号就拿到了10万元授信,真没想到,没有抵押也能贷到款,放款还这么快。” 在广东省深圳市创业的陈晓盈说,2020年他在宝安区开了一家火锅店,“今年餐饮业复苏,我想把店面装修升级一下,幸亏这笔贷款补充了流动资金。”陈晓盈与妻子早年创业曾多次碰壁,“我们个体工商户没什么大本钱,也没有固定资产,过去想贷款实在太难了。”陈晓盈的难处有一定的普遍性。截至今年6月,深圳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已达156.2万户,由于资产规模小、存续时间短、抵押物较少,普遍存在贷款额度低、融资难的问题。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为解决其贷款难题,今年7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试点银行联合开发线上融资产品“个体深信贷”。结合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指标及金融机构特定需求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即时形成预授信额度,实现线上申请、线上授信、线上放款。20分钟以内即可完成全流程,大大减少了银企对接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能实现线上20分钟批贷,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做支撑。结合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数据‘清洗’工作,涉及3.2亿条数据。同时广泛征求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市场开办方、个体工商户代表以及相关部门意见。充分运用新技术,在保护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的个人公共信用数据前提下,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个体工商户的信用授信,为金融机构提供依据。”截至10月底,“个体深信贷”累计服务个体工商户22825户,提交融资申请6848笔,促成个体工商户线上获得初评授信额度3.18亿元。王伟说:“企业信用数据可以帮助更加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对于屡屡违法失信的高风险企业加强监管。而对于那些诚实守信企业,则通过给予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机制,使诚信企业能够有更强的获得感。”全面提升数据质量,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基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2016年底建成上线以来,系统累计访问量超过3000亿次,日均访问量达1.3亿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督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依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先后与56个政府部门协同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参与签署45个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与17个中央部门、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合作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的注册登记、备案、动产抵押、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要依法通过该系统进行统一归集和公示。据此可以更加具象化地生成企业的信用画像,便于市场和社会综合判断企业遵守法定义务、履行约定义务等方面的信用状况。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数据在“量”上的突破。随着大数据监测分析、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指数构建等数据应用工作的大规模开展,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日益凸显。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数据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确保政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通过完善数据标准、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问题整改和实施常态监测等手段,推动信用监管数据在“质”上的飞跃。“为了提升企业信用数据的归集质量,我们加强了数据‘质量监测’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市场监管总局上线了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常态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根据评分标准对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打分考核。支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线浏览考核结果、查看和下载问题数据。王伟说:“在宏观管理方面,通过对特定行业、特定领域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经营主体进入数量、企业经营活跃度、资产规模、市场退出、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等经济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实现更加准确的宏观分析和研判,精准施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在提升信用监管数据质量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数据应用,推动信用监管与智慧监管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12-15
标题:第十六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合格评定体系国内运作机制座谈会成功召开
内容:2023年12月6日,第十六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合格评定体系国内运作机制座谈会在海口召开。本次会议由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主办,参与IEC合格评定体系的国内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获证企业以及利益相关方共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和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合格评定国际合作特别是参与IEC合格评定体系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质量认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市场监管工作全局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质量认证所面临的国际、国内、行业形势。他指出,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行业这“三个服务理念”,抓牢专业化、公信力这“两条工作主线”,彰显质量认证创造价值这“一个工作衡量标准”,要紧扣认证认可“走出去”,积极推动国际合作;要更好发挥IEC合格评定体系平台的作用,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把握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应对水平。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质量强省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为牵引,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全面加强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重点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会议听取了IEC四个合格评定体系国内分秘书处的汇报,并就相关文件、认证认可“走出去”评价指标等进行了交流讨论。
2023-12-11
标题:虚假认证专项整治网络交易平台行政指导会在京召开
内容: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市监认证函〔2023〕329号)及有关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压实网络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网监司、执法稽查局、广告监管司于11月17日在京联合召开“虚假认证专项整治网络交易平台行政指导会”。来自抖音、京东、快手、拼多多、淘天、腾讯、小红书等主要网络交易平台,和总局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近期组织开展的对网售虚假认证证书等违法行为的网络监测情况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各有关司局结合各自职责对网络交易平台相关工作提出行政指导意见;参会网络交易平台介绍了虚假认证信息的排查清理情况,并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加强违规情况的排查整治工作。认证监管司相关负责同志在会议中指出,一是各网络交易平台要高度重视质量认证工作。质量认证工作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认证证书的真与假,与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安全、财产安全等各方面息息相关。二是要严格落实虚假认证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重点打击清理未经审批冒用认证机构资格颁发虚假认证证书、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发布“包通过”、“当天出证”等虚假认证信息的违法行为。三是下一步工作中将压实网络交易平台审核责任。网络交易平台要积极履行法定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完善平台内部规章制度,要结合平台差异化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排查整治和清理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行政指导,并及时公开通报主要网络交易平台的虚假认证专项整治和检查清理成果。
2023-11-23
标题:哈萨克斯坦标准化与计量研究院代表来访
内容:11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相关部门代表会见了来访的哈萨克斯坦标准化与计量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一行三人。双方就中国质量认证体系与国际合作、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中国认可工作程序和中国合格评定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合格评定领域合作,加快就相关互认合作协议进行磋商并推动签署,进一步服务两国贸易往来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认可检测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和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会谈。
2023-11-16
标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姚雷副司长带队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开展工作调研
内容:11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姚雷副司长一行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开展工作调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继先、副秘书长董德山、郭京参加调研座谈,汇报了协会在服务行业发展以及人员注册考试与人员管理、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姚雷副司长传达了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关于质量认证工作的指示要求,介绍了认证监管司近期主要工作,对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认证认可“五位一体”监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协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好协会的代表功能、沟通功能、协调职能、自律职能和研究职能;二是要坚持开门办会、民主办会,不断完善行业自治机制、诚信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要按照认证监管司的管理要求,规范开展人员注册工作,重点研究如何平衡好认证人员统一管理和认证机构主体责任的关系、把握好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之间的关系、评估好认证人员从业资格评价工作的合规性等问题。黄继先表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将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和认证监管司的相关工作要求,一是坚持服务为本,为行业和会员单位排忧解难、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二是发挥行业组织优势和专家智库作用,倾听和反映行业呼声,为政府决策作好支撑;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政府、市场、机构和会员等多方之间的缓冲带、减压阀;四是搭建行业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展示会员风采和行业作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行业影响力。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和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调研。
2023-11-07
标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调研督导广东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内容:2023年10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姚雷一行赴广东调研督导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召集人、副局长高国盛陪同调研。调研组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座谈会,听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调研1家认证机构,现场指导推动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走深走实。(姚雷在认证机构现场查阅电子档案资料)姚雷对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公安厅迅速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工作部署,部门协同联合推进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认证是传递信任、有效促进市场交易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强有力的认证制度支撑。广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是规范认证服务行业发展、维护市场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广东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贸活动活跃,认证服务需求旺盛,带动了认证服务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规范认证服务市场秩序的任务更加繁重。一要强化部门协同发力,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建立重要信息及时通报、重大问题联合会商、重大案件线索提前介入、重大案件联合执法的沟通协调机制,综合运用市场监管“工具箱”和公安技术侦查等手段,一体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二要集中力量查办案件,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加强问题线索排查和监测,集中“火力”查办一批具有标志性的虚假认证违法犯罪案件,形成多方联合、多维打击的威慑效应。三要突出长效机制建设,针对查处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执法办案工作指南,推动虚假认证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四要加强专项行动宣传,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和推进情况,及时公开违法案件查处信息,发布一批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提高专项整治行动的影响面和震慑力。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成员、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大要案处负责同志,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阳江市市场监管局、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公安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和现场调研。
2023-11-02
标题:全国计量工作座谈会在川召开
内容:近日,全国计量工作座谈会暨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专题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燕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计量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以计量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今后一个时期计量工作的总要求。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计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计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计量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中央企业代表以及四川、北京、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等省(市)市场监管部门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推动《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贯彻落实”主题进行了研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中央企业、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中国计量大学等有关单位参加会议。
2023-10-07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2页 共35条记录 到第
辽ICP备2021007597号-1  辽公网安备21010302000631号